找到相关内容609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门开悟论

    具体状态时,是冥知冥觉的,这和睡觉类似,但是也有不同。相同的是,一旦深入禅,那么前六全部休息,而睡觉的时候,前五休息,第六有时候休息,有时候不休息。前者就是无梦睡眠,吼后者就是做梦。   禅的...   下山之后,重新回来参清凉禅师,这个情节很重要。因为当他回来的时候,他基本上等于是已经进入了禅的境界。但是他自己却不知道自己进入了禅境。(入禅的人不可自知,因为自知是第六的功能,一旦能够自知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15580909.html
  • 佛教与心理健康

    证涅槃、菩提二果。如此说来,佛法心性说与修证的要点,似乎是第七、第八,而非前六,这与心理学中意识的重要性相比,显然是不相称的。其实,这种认识,同样是个误区,是由对佛法修证中前六特别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未尽深入理解所致。事实上,在佛法修证中,前六同样处于重要的、关健性的地位上。这里我想引用我在《禘修漫谈》一文中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问题——  “我们平时打坐、修习止观,都是从第六意识上起修的。我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1950466.html
  • 大乘简说妙观察智法

    触境时,即产生身;只能觉触,但对其不起分别。  (6)意识:意根对法境(即各种事物及主观念头)时,即产生意识。此意识与前五的最大差别,在于能对前面五境分别善恶、好丑等。此为第六。  (7)我执识:...评判,就看清楚了事物的本来面目,甚至转为济度众生的“大我”;以第七来分别前五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境(环境)以及各种法的境,则是第六,即意识,所以意识有被污染的部分,也有清净的部分。   具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3351459.html
  • 略说带质境

    遍计执性的关系,将第八种种的功能性占为己有,又于所缘刹那刹之现量境上了别时无法自知其境,故于三量中称为非量。   又第六识亦有带质境,只要有依托于本质而现起之影像即是带质境,而此中之境三量皆有,并...有唯有一,有二二合,有三同聚。有一者,如前已说。   有二合者。如第八识缘自地散境,心王所缘是初性境,心所所缘是独影境;五所缘自地五尘,是初性境,亦得说是带质之境;如第六识缘过.未五蕴,得是独影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1654262.html
  • 唯识述要

    。所以眼睛前五可以在限量上起作用,但是他不能够猜想、推断、他不能够缘比量,不能够缘非量,只够缘限量。这是前五的,他有这个功能。人识的前五。  第二个排在第六位的 意识 意识他最大的是分别记度...精神错乱,狂位的时候,这个情况不完全一样,这是第六下面介绍第七。  第七叫未那,相 的梵语就是“义”,意义是思量,思类,量度,这个叫第七。这第七就是对他自己讲是第七,对第六来讲他又是根...

    吴信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82961358.html
  • 略论禅学的禅悟与哲学的直觉

    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、阿赖耶识,前五属于感性认识,第六意识属于理性认识,末那识属於潜意识,阿赖耶识属于本体意识,这八识又可以归为四类,前五为一类,第六为一类,末那为一类,阿赖耶识为一类,这四...虚妄分别的相续,用无念方法止息妄念,这样本有的佛性之能就会自然显发出来,这就是禅悟直觉。禅学专讲转识成智明心见性之理。转八识成四智明真心见性体,转前无为成所作智,转第六为妙观察智,转末那为平等性智...

    胡 跷 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4165662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二)

    释见王所问题中)。  (2)第七末那之第二能变相,此念念思量第八为我,以恒审思量为相(末那名,释见王所问题中)。  (3)第六,与眼耳鼻舌身五之第三能变相,此六缘外色声等境,及过去未来法尘最强,以明了分别为相。  (二)王所问题:  “王”者,比王,自在义,共有八个——第八、第七第六,及前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。“所”者,心所,与心王相应义,共有五十一位:  (1)遍行五——遍行者,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870436.html
  • 《宗镜录》与唯识三境

    能缘见分生故。”⑦说明相分与见分为“别种生”,这是护法的唯识正义。   《宗镜录》卷六十八又补充说明如下:“性境者,为有实体相分名性境,即前五,及第八心王,并现量第六所缘诸实色,得境之自相,不带名言,无筹度心,此境方名性境。及根本缘真如时,亦是性境,以无分别任运转故。”⑧性境还包括前五的现量境,第六所缘的各种实色、无分别智所缘的真如和第八阿赖耶识的相分:根身、器界、种子。   《宗镜录》又...

    韩廷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5541496.html
  • 人生进善之阶段

    分成四类:(一)前五,即由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根发生出来的五种不同知识,五是根据五根而发生的,所以不能独自的存在。(二)意识,这意识就是第六,前五仅有感觉,而这第六能构成有系统的知识和思想,来完成人生的一切。对于人生的精神部分,要详细的分析起来,尚不止此;五所依有意识,而意识背后还有(三)意根。如见色依于眼根,听声依于耳根,所以意识也并不是凭空发生出来的,而是依意根发生的。(四)在意根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5939574.html
  • 论转识成智

    是了别,此中前五识缘境是粗了别,第六识缘境由外到内,为细了别,第六分五俱意识,散位意识,独头意识。五俱意识与前五同时俱起;散位意识未接触外境亦可随时生起;独头意识就是无中生有的幻想。末那以思量...不同了,因在转变过程中,第六虚妄分别逐渐减少。人们对自体没有正确认识,对共业所感的所有现象没有正确的观察,因受空间、时间的限制,加上烦恼障和业习的障碍就产生邪见,故而彼此之间常形成愚痴的对立与斗争。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5742680.html